304am永利集团官网“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河北省、唐山市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科教兴市战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院跨跃式科学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河北省和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等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编制的基础与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全院师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面改进和加强党建工作,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顺利通过首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跻身河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开创了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崭新局面。
1、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瞄准职教发展前沿,进一步明确了“立足唐山、面向河北、服务京津冀、融入环渤海”的办学定位,开拓出了一条内涵建设、科学发展的办学之路。
2、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化。紧密联系学院实际,理顺党政群组织机构设置,调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责权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充满活力、富有成效,有利于学院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管理体制机制。
3、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党建工作的丰硕成果保障和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目前学院党委下属13个党总支(党委),设立43个教工、学生党支部。教工党员总数由“十一五”末311人增加到399人,占教工总数的48%,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党员93人,占教师党员总数的49%;共发展学生党员1847名,现有学生党员总数为569人,占在校高职学生总数的6.6%。
4、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面向环渤海区域发展和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贴近需求调整专业面向,创办全国第一个动车组技术专业,恢复中医学专业招生;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了包括1门国家级精品课、5门省级精品课、41门院级精品课为主的精品课程体系。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10大实训(验)中心、166个校内实验室、59个校内实训基地、143个校外实训基地。
5、领导能力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班子成员加强学习,促进知识结构调整,有效提升了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实现了领导能力的领先。建立单位目标责任制和中层干部综合考评体系,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学位研究生136人,占总数的29.57%;新增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三三三人才第三层次人选5人、市优秀社科专家4人;全院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16人,占47%;双师素质教师达到239人,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51.96%。
6、学生工作成果丰硕。高招规模稳步增长,招生质量明显提高,“十一五”末各类在校生达1.1万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初步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新局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
7、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课题立项142项,科研经费到账总额140万元,其中科技部项目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获得市级以上成果奖48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8项。获国家专利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篇,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8、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创建华北首家专业技术兵储备基地。累计培训各类人员300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15000人次。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山里甜”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果树新品种覆盖5个省18万亩,为农民增收近亿元。
9、国际交流工作迈出新步伐。派遣7名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赴新加坡进修深造,先后聘任4名外籍英语教师来院任教,50多名毕业生到沙特、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就业。与法国巴黎东部——马恩河谷大学等教学机构达成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并实现互访。
10、学院整体迁建项目立项并有效推进。前期准备工作渐次展开,一期预征地款项已经拨备到位。
总之,学院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办学基础设施不足,内部管理机制、管理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上述问题必须通过改革和发展,依靠全体师生,予以解决和改善。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与主要问题
1、四大机遇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历史机遇。“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河北省大力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和沿海地区开发战略。唐山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具有唐山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实现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变革对高素质人才结构、质量和数量的巨大需求,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机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
——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唐山市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批重要政策文献相继颁布施行。唐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规模倍增计划”的重要举措,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学院整体迁建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十二五”时期是学院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和整体迁建的关键时期,既是学院建设的重要工作,又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2、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源市场的激烈竞争。“十二五”期间生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高校间生源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竞争焦点从规模、数量转向办学内涵、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这将对永利官网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毕业生就业的巨大压力。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人员队伍素质的不适应性。干部师资和管理服务人员队伍的思想观念、业务水平与学院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队伍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学院资源瓶颈的制约。校舍、场地等资源约束条件严重制约了学院发展步伐。
纵观全局,“十二五”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全体师生必须坚定信心,群策群力,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共创发展新局面。
二、“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坚持“立足唐山,面向河北,服务京津冀,融入环渤海,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办学质量为目标,以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学院科学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完善“校企互通、工学交融、德能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互容、服务社会”的鲜明办学特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服务带动,在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健康产业等若干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力争在5年或更长时期内把学院逐步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型、创新型、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
(三)发展思路
以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按照“示范引领、重点突破、整体均衡”的方针,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抓手,实现内涵建设水平提升;以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载体,以规范化科学管理为抓手,实现管理效能提高;以队伍建设为载体,以理念提升、能力提高为抓手,实现队伍素质提高;以系部为载体,以技术培训与服务为抓手,实现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以校园基础建设为载体,以校企文化融合为抓手,形成特色文化校园。
三、“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更新教育观念,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坚实思想保障
理念更新是办学的先导。通过开展系统化的“教育理念提升工程”,为学院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建立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突出办学特色,增强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树立正确人才观、终身学习观和科学发展观。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解放思想,开放办学,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优良的办学风格和学校文化,推动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内涵建设,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要求,牢牢把握发展主题,把学院发展的重心转变到内涵建设、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上来,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发展。
——稳步发展高中起点专科教育,积极发展非全日制成人、远程本专科教育,适度扩大办学规模。2015年,各级各类在校生总数达到1.5万人,其中,全日制高职在校生稳定在1.2万人左右。要更加注重学院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招生质量、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校园文化、就业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内涵建设方面重点投入,重点发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第四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要求,把示范院校建设作为学院加快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十二五”时期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2013年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示范院校建设任务。完成2012年下半年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任务。
(三)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和发展动力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的办学新模式,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成立304am永利集团官网校企合作理事会。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组建304am永利集团官网校企合作理事会,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经费筹措、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开发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多方共建、多方评价的管理机制,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组建河北省动车职业教育集团、唐山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以学院为龙头,以特色专业为纽带,联合相关职业学校、医院、行业协会、科研单位、就业指导机构和制造、餐饮、旅游、家政、流通等企事业单位,组建动车、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整合教育资源,加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形成整体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拓展就业渠道,增强整体实力。力争建设1个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成立唐山动车学院。与中国唐山(丰润)动车城管委会、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按照“资源一体化、教学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就业一体化”模式,组建政、校、企联合管理的唐山动车学院,共同开展订单培养、专业教师实践锻炼、人才培训等,形成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
——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院校管理体系。加快内设组织机构改革步伐,探索按照服务面向设置二级学院,完善院、系(学院)两级管理模式,将管理重心适度下移,进一步扩大系部(学院)管理自主权。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创新后勤保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体系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等实际情况,从人才培养规格和服务面向出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逐步建立适应人才市场需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专业体系。
——优先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面向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健康产业等领域,开发新专业,保证专业建设适度超前。招生专业数量基本稳定在45个左右。力争恢复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
——面向产业和企业实际需求,改造优化传统专业。按照细分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新兴领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整合专业资源,对学院现有专业进行重新设计和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发展新的专业生长点,赋予专业新的内涵和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专业间交叉融合发展。
——加大动车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口腔医学技术4个省示范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力度,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学院的龙头专业及专业群。加强护理、园林技术、会计、物流管理、药物制剂技术、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重点专业建设,形成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加快中医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业管理、畜牧兽医、计算机控制技术、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与培育,促进专业发展,优化专业梯次结构。力争建设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院级重点专业15个,形成国家、省、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全面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科学确定各专业和专业群服务面向,发挥专业和专业群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升级、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兴起等内生发展要求,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拓展专业服务的领域和内涵,形成一批能够引领区域内一定领域和范围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势专业和专业群。
(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和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健全和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模式。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完善学生工作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注重学生管理的人性化、制度化、系统化和网络化,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校企合作育人,逐步形成学院“校企互通、工学交融、德能俱进”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分专业 “能力主线,学工一体”、“双向介入,产学一体”、“教产结合、课岗对接”、“ 岗证一体、德能双精”、“企业嵌入、共同育人”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涵盖全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按照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要求,校企共同开发国家规划教材20部、校本教材40部。推行双证书制度,将最新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融入教学,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机衔接,毕业生双证书率达到98%以上。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实现学校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继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精品课程,争取使学院省级以上精品课程达到10—15门,院级精品课达到60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达到100门。
公共基础课程要坚持以服务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能力培养,深化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因材施教,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革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建设动车组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4个融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力争建设1 个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数量,每个专业每年至少新增校外实训基地1个。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引企入校,厂内设校,探索建立校企“双主体”共同建设、合作教育培养的新途径。
——加强招生就业工作,畅通人才培养“入口”和“出口”。做好招生分类考试、单独招生和按专业大类招生工作,改革招生方法,提高招生质量。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拓展就业市场和创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大于90%。争取建设成为河北省创业教育示范校。
(六)发挥学院技术资源优势,增强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学院技术和资源优势,找准切入点,抓好着力点,创新科研服务,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面向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形成一定数量的成果,促进各类成果转化。市级以上课题立项年均保持在40项以上,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年均不少于20项,科研经费总额逐步增长,一批重点研究项目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年技术服务收入不低于学院总收入的5%。
——集聚资源优势,搭建政校企产学研服务平台。明确系部(学院)和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院先进设施设备的资源优势,以实训中心(实验室)为依托,建立包括口腔门诊和义齿加工厂、护理康复中心、汽车检测维修中心、数控加工技术中心、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服务中心等一批产学研机构和专业咨询服务团队,创新服务管理体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和激励系部(学院)以及广大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适应终身学习需要,完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成人、自考、远程本专科教育,非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3000人左右。面向企业在岗职工、再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大力开展技能技术培训和服务,年技能和技术培训量达到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1.5倍。
——满足职业要求,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充分发挥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作用,引进行业企业先进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和国际先进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每年鉴定人数不少于3000人次。
(七)推进“人才兴校”战略,打造素质优良的干部人才队伍
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方针,确立在学院新一轮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干部人才和师资队伍。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和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部门和中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 ,探索建立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 ,实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努力造就一支规模适中、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氛围和人才创造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建设师德高尚、技能精湛、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富有创新精神、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复合化发展。制定、完善专业课教师参加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和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派交流制度,“双师素质”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的85%以上。建立与完善兼职教师信息库,聘任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70%。继续引进高端师资人才,支持鼓励40岁以下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学位层次,研究生学历及硕士以上学位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一批既是教学名家,又是行业专家的院级名师、市级名师、省级名师乃至国家级名师,市级以上优秀专家、教学名师等总量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加大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力度,优化教师结构,打造双师结构的省级以上教学团队2-4个、院级教学团队20个。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全员岗位聘任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按需定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管理体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指标,探索“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绩效性竞争聘用方法。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工作量核定和评价体系,施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立与学院事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薪酬稳定增长机制。
(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学院现代化水平
以学院整体迁建为契机,加大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破除发展瓶颈,提升学院现代化水平。
——加快推进学院整体迁建项目。按照特色突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设计和建设新校区。依照国家建设要求,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加强现有资源整合,深度挖潜,千方百计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生活需要。
——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步伐。仪器设备总值达到7000万元,纸质图书50万册,电子图书1500GB,教学用计算机3000台,语音室座位数600个,建成数字化校园系统且运转良好。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共享,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服务、技术应用和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水平。
(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院国际化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要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开放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努力提高国际化水平。
——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积极推进与国外高校更加广泛、更高层次、更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选送若干名优秀教师和管理干部赴国外业务研修。
——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围绕重点建设专业,引进先进职业资格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及课程标准、教材等,通过课程和学分互认、师生交流等途径,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加强与国外研发机构合作,开展学术研究、科技攻关、人才培训等。筹备建设美国注册护士唐山培训基地。
(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把党建工作作为学院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推手,不断予以强化和改进,努力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保证学院发展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路径选择。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民主集中制、系部党政联席会议等党建工作制度,发扬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形成关心党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创新基层支部设置形式,加大组织发展工作力度,着力扩大党组织在青年教师、学生中的覆盖面,学生党员总数与高职在校生总数占比达到8%。
——强化理论武装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按照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要求,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内在动力。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规定,健全和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谈心谈话、党风廉政责任制等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进一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以优良党风促教风、带学风。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制定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方案并纳入年度计划,明确部门责任和进度要求,并把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加强督导检查工作,通过学期检查、年度考核,及时了解掌握目标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完成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强力措施予以推进。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制定学院专项规划。各系(部)要制定系(部)发展规划,并组织好规划的运行实施。
(二)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政府增加投入和企业捐赠,增加经费来源。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的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三)完善制度建设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新增一批新制度,修订和废止一批不适用的制度,健全完善学院制度体系,推进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四)增强后勤保障
转变服务作风,进一步强化后勤工作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严格执行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积极探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新思路,完善后勤服务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五)优化发展环境
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狠抓校园网络管理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维护校园环境稳定安全。
“十二五”时期是学院跻身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站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目标迈进,创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服务型、创新型高职院校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学院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历史机遇,弘扬“塑树形象,增进团结,科学发展,争创一流”主旋律,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完成好各项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开创学院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