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忧国如家为己任 不取一钱以自肥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益文忠,湖南益阳县(今益阳市赫山区)人。清道光十六年进士,曾任四川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抚等职,屡建功勋。著有《读史兵略》《胡文忠公遗集》等。
从胡氏先祖制定的胡氏家训家规十条,到胡林翼父亲胡达源撰写的《弟子箴言》,再到胡林翼的家书,“端敏恒毅,公勇勤朴”的胡氏家风一脉相承,匡扶教育着胡氏后裔。
1861年9月30日,胡林翼在湖北咯血而逝,年仅49岁。此时湘军已扭转大局,即将攻下重镇安庆,遗憾的是,为湘军日夜操劳的胡林翼,没有亲眼看到湘军的胜利。有一说,他是因为看到长江上飞驰而过的洋轮,心中既愤怒又忧虑,当夜吐血不止,英年早逝。此说虽有争议,但“为国谋事,不惜身死”,正是胡林翼的精神所在。
胡林翼是晚清官场的一个“另类”。他是一个富人,一度掌管湘军财政大权,经手的银子白花花如流水一般;但他又是一个穷人,“誓不取官中一钱自肥”,湘军重要人物郭嵩焘曾评价他“位巡抚,将兵十年,于家无尺寸之积”。胡林翼死后,灵柩因无钱而不能返乡安葬,是曾国藩等人捐助,才得以叶落归根。
胡林翼才华出众,用曾国藩的话来说,“润芝才力过国藩十倍”。年轻时比较浪荡轻狂,后来努力读书,成了科举骄子,道光十六年(1836)考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因父亲去世而回家守孝五年。丁忧起复后,胡林翼出乎意料地没有申请在京任职,或是到发达的地方挑一个肥缺做官,而是自愿前往边远之地——贵州当地方官。在给弟弟的信中,他说:“天下官风,日趋于坏。输金为吏者,类皆择其地之善者,以为自肥计。黔,硗瘠之所,边僻之境也,为人所掉首而不顾者。然兄独有取于黔者,诚以黔之官吏尚能奉上以礼不以货,以礼则知自重,不以货则知恤民,而治理庶几可冀。”
胡林翼曾说:“吾辈做官如仆之看家。”这个“家”就是国家和人民。在贵州,胡林翼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干,为民兴办了诸多实事。待太平天国起事,战火弥漫,他迅速崛起为政坛新星。调任湖北巡抚后,在短时间内他将满目疮痍的湖北,由“糜烂众弃之鄂”变为了“富强可宗之鄂”,成为湘军不可或缺的后勤基地。他掌握了巨大的资源,却两袖清风,在给家人的书信中这么写道:“我必无钱寄归也,莫望莫望!”又说:“我有钱,须做流传百年之好事,或培植人才,或追崇先祖,断不至于自谋家计也。”这些文字,至今让人感佩。
这位湘军顶梁柱,身上流淌着胡氏先祖的爱国血脉,凝聚着他父亲和岳父共同的心血。胡林翼的祖父胡显韶,博览经史,后人敬称乡贤公。他曾定下胡氏家训家规10条,而其中第一条就是“团结宗族,捍卫国家,不容有违背涣散之行为”。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是嘉庆年间探花,对胡林翼要求极为严格,撰写有《弟子箴言》,又传下四字家规“端敏恒毅”:“端”乃人品端正;“敏”指思维敏捷,不因循守旧;“恒”是恒心;“毅”即毅力。可以说,“端敏恒毅”在胡林翼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胡林翼的岳父陶澍,也是清代名臣,政绩卓著,为人耿直。胡林翼8岁时,被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惊为伟器,选为佳婿。陶澍对女婿极好,给他请名师授课,还亲自教他经世致用之学。事实证明,胡林翼是父亲和岳父的骄傲,他没有辜负他们的心血。
他有挺身而出的担当,以“欲正人心,引为己任”为座右铭,始终修身正己,匡扶社稷;他有坚忍的毅力,在乱世苦苦支撑,中流砥柱;他又有宽广的胸怀,识才、爱才和用才,可以说,没有胡林翼,就没有后来的曾国藩、左宗棠。清人唐文治对胡林翼的胸襟有两句恰如其分的赞语:“此其量,江海之量;此其心,江海之心也。”
在那个战争年代,他太累了,积劳成疾,时常咳嗽吐血,完全称得上“呕心沥血”。高强度的工作最终迅速消耗掉了他的生命。他生前在家乡益阳创办了箴言书院,并用自己的俸禄购置图书三万多卷,作为书院藏书。箴言书院尚未建完,胡林翼就撒手人寰,他立下遗嘱,所有抚恤与往来礼金都投入箴言书院建设。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亲自为箴言书院筹资,在胡林翼病逝后两年,箴言书院完成最后修建。后来,箴言书院改名为箴言中学,内设“林翼班”。
胡林翼,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